內痔術后并發(fā)癥怎么處理
發(fā)布時間:2020-10-13
內痔是位于肛門齒線以上,截石位于3、7、11點處,無肛管皮膚所覆蓋由粘膜下痔內靜脈叢擴大曲張所形成柔軟的靜脈團。根據內痔組織的病理變化不同,分為三型:1.血管腫型2.纖維化型3.靜脈曲張型。內痔應以預防為主。
內痔術后并發(fā)癥及其處理
1、疼痛:口服止痛藥,或用1%普魯卡因10毫升在中髎或下髎穴封閉,每側5毫升。也可選用少腹逐瘀湯(王清任《醫(yī)林改錯》),加金銀花15克、連翹10克、蒲公英20克,活血止痛,清熱解毒。
2、出血:若內痔結扎不牢,或痔核枯脫,出現創(chuàng)面滲血,可用凡士林紗條填塞,壓迫止血,也可外敷止血散。若小動脈出血,應在能充分暴露出血點的條件下進行縫扎止血;術后可口服云南白藥等,以防出血。
3、發(fā)熱:因組織壞死被吸收引起的發(fā)熱,體溫通常不高(38℃以下),一般不須處理,注意觀察。若為局部感染引起高熱,應服清熱解毒藥物,方選黃連解毒湯(王燾《外臺秘要》)加金銀花、連翹、敗醬草。
4、水腫:可用樸硝30克、黃柏30克、金銀花15克、紅花15克、蒲公英20克、白礬3克煎水熏洗,每日1-2次。或用1:5000高錳酸鉀熱水坐浴,浴后外敷痔瘡膏。輕者可用熱水袋熱敷。
5、小便小利:囑病人多飲水,或用車前子30克、冬瓜皮30克煎水代茶飲服;也可針刺三陰交、水分、關元、中極等穴位,或用l%普魯卡因10毫升長強穴封閉,或用熱水袋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