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便血診斷要注意事項
1、忌不問年齡與性別
成年人便血多是內痔、肛裂、炎性腸病等,內痔出血男性多見。
肛裂出血則多見于年輕婦女和便秘患者。兒童便血多為直腸息肉、腸套疊。家族性息肉病多于青春期發病,多為粘液血便。中老年便血則要排除結腸憩室的可能。
2.忌不分便血性狀、出血方式、顏色和出血量。
內痔出血呈點滴狀或噴射狀;肛裂則是血附于糞便表面或手紙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較多,血液在腸腔內貯留,排出時可呈黑色、暗紅色或有血塊。
3.忌不問便血的發生和發展過程
內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結腸憩室、阿米巴痢疾、結腸息肉病等常呈反復、間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結腸直腸癌可為持續性少量便血。
4.忌不考慮伴發癥狀
如痢疾、直腸炎癥等便血常伴有肛門下墜、里急后重;內痔、息肉便血則無肛門疼痛;肛裂則伴有肛門疼痛及便秘;肛門直腸損傷造成的便血在近期有注射或手術病史;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常伴腹瀉、左下腹隱痛;出血性壞死性結腸炎、腸套疊伴有劇烈的腹痛;細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阿米巴腸病多起病急,伴有發熱、腹痛。
輕微便血的診斷方法
(1)潰瘍性結腸炎需先排除細菌性痢疾、阿迷巴性結腸炎等病因明確的結腸炎。
(2)具有反復發作的腹瀉、腹痛、粘液、膿液等典型的臨床表現,至少有結腸鏡"X光線"的特征性改變中的一項。
(3)臨床表現不典型,但有典型結腸鏡或X光表現或粘膜活檢組織學表現。
真假便血的診斷
有時因為吃了某些食物和藥物后會引起大便變色。如服用了補血的鐵劑、碳粉、鉍劑、中草藥,或吃了豬肝、動物血、蕃茄、甜菜等食物后,大便可呈暗褐色、黑色或紅色。有時口腔或鼻腔內出血咽下后也會引起大便顏色的改變。些就是假性便血,停用藥物和食物后,“血便”就會消失。
小兒如有黑色、暗紅色、果醬樣或赤豆湯樣糞便,可能是食道、胃、腸道內真有出血情況。如果肛門周圍的腸壁損傷出血,則表現為鮮血附著在成形的糞便表面。還有幼兒便血,還常常有腹痛、腹瀉、發熱、嘔吐以及全身出血等癥狀。
診斷措施
各類疾病患者便血的診斷措施:
(1)大便檢查是肝病便血檢查的常規項目:有時它可有助于病因診斷。
(2)血常規: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下降,可反映出失血量;白細胞數增高,且有中毒顆粒或空泡,提示有感染。
(3)血非蛋白氮或尿素氮檢查,可提示有無尿毒癥。
(4)肝病便血還包括肝功能檢查及黃疸指數:異常時可提示有肝臟疾患。
(5)尿常規:若蛋白陽性,鏡檢有紅細胞或管型,則提示有溶血-尿毒綜合征、尿毒癥等。